智匯自然資源,賦能產業發展。
2020年11月4日,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院揭牌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濟南舉行。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環境研究所院士朱永官,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土地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繼,浙江大學土地與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吳次芳,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高長生,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宋守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卜祥聯,山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潘軍,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管言明,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賈文龍,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鵬,山東財金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魯維,山東財經大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姜波等相關單位領導以及山東土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展寶衛,山東土地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道江參加儀式。
自然資源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宏圖,濃墨提到了生態文明建設、國土空間優化、科技創新驅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為加速自然資源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山東土地集團作為省管功能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肩負著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決策的政治使命和社會責任。成立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院,旨在聚焦主責主業、走創新發展之路,通過構筑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的“集團中心、省級龍頭、國家智庫”,服務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土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展寶衛在致辭時表示:成立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院是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舉措,是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的實際行動。要改變過去的運作模式、管理模式,把研究應用和市場化緊密結合好,堅定走在產業技術研究和市場開拓的前沿,最終形成集團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按照山東土地集團的規劃,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院采“1+2+3”的組織架構,圍繞自然資源產業形成1個高端智庫,設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中心2個中心,以及華坤鄉村振興研究院、城鎮規劃建筑設計院、土壤醫院(山東土地土壤治理工程技術有限公司)3家研究院。聚焦土地等自然資源核心業務,圍繞“中國問題、山東課題、集團難題”深入探索研究和實踐,把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院打造成為智慧集成、技術集成、資源集成和政策集成于一體的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自然資源產業發展新標桿。同時,助力鄉村振興、經略海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國家、山東省重大戰略落地實施。
在儀式現場,山東土地集團控股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土壤醫院(山東土地土壤治理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進行了揭牌。這家由朱永官院士牽頭成立的土壤醫院將以科技實驗室為載體,圍繞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工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與安全開發利用、土壤污染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著力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土壤修復科研單位。
隨后,山東土地集團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土地與國家發展研究院、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中科鼎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簽約開展戰略合作,并為朱永官、董祚繼、吳次芳、柴寶貴、韓建文、李鐵崗、陳衛平、陳保冬、蔡超、段桂蘭、孫國新11位行業頂尖專家頒發特聘證書?,F場,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院還發布了五個重大科研課題。
自2015年成立以來,山東土地集團秉承“根植大地、承載未來”的使命,堅持服從服務于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服從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和經營,盤活低效利用和閑置土地,提升土地資產價值,進行投融資和資本運作,為全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和土地保障,累計為高速鐵路等全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155 億元,助力新增耕地 10.59 萬畝,為實體經濟提供建設用地指標 5.3 萬畝,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現代國企高質量發展答卷。
面向未來,山東土地集團提出打造功能型、平臺型、服務型、創新型、效益型“五型”企業的目標。今天成立的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院,從自然資源行業特點出發,集聚一批院士、學者,行業頂尖專家,研判發展趨勢,展望行業前景,提出政策建議,為其發展集聚高端人才、提供技術支撐和方向指引,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山東土地集團走向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的最前沿。